无锡市滨湖部分地区空气异味 官方通报调查结果
前天晚上到昨天上午,很多无锡市民都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臭味,甚至有人感叹“睡梦中都被臭醒”。于是,关于臭味的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地流传开来。
昨天上午9点23分和下午2点25分,无锡市环保局两次通过微博发声。针对臭味的源头,环保部门初步判断来自无锡德林海藻水分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进行了蓝藻藻泥处置利用实验,从而产生异味。
官方回应:
无锡环保:昨天晚上8:40开始,有市民通过投诉电话和网络平台反映滨湖区河埒和荣巷地区空气中有异味。接报后,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迅速行动,分组连夜对周边涉气污染源情况进行了重点排查和空气监测。截至今天上午11:00,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初步判断异味来自于无锡德林海藻水分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滨湖区荣巷街道,昨天下午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进行了蓝藻藻泥处置利用实验,产生异味。滨湖区环保局已依据《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第28条,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全面整改,并予以行政处罚。下一步,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将对该地区继续展开拉网式排查,对周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后续调查:
报道中介绍,德林海公司是一家为蓝藻综合利用提供“原料”的企业,将打捞上来的藻浆加工成含水率为85%的藻泥,再提供给综合利用企业,加工成生物塑料。
企业:已经投产,没实验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拨通了无锡德林海藻水分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电话,公司办公室一位陶姓工作人员表示,“环保局确实有人过来,我们并不知道来做什么的。”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不知道环保局对于臭气事件的最终通报指出臭气来自于他们的公司,“可能是还没搞清楚吧。桃花山垃圾填埋场也有气味啊,应该去关注一下。”
对于通报上所指,初步判断异味来自于“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进行了蓝藻藻泥处置利用实验”,陶姓工作人员的反应是,“我们不是处置利用实验啊,已经投产了。平时也就稍微有点味道吧。”
他介绍,公司主要是将蓝藻分离,用藻泥做藻粉制成生物塑料。当记者询问这一过程中是否产生有毒气体时,陶姓工作人员一口否定,“2008年就开始处理了,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问题,我们可都是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工作的。”
——摘自《扬子晚报》(2015年10月14日)
相关链接:
藻水分离技术
藻水分离技术即通过水藻快速分离、离心脱水等工序,将含藻的水体变成藻泥和尾水两部分。
首先,蓝藻会被柔性围隔聚拢到一个区域,然后由打捞船队进行打捞。捞出的蓝藻,此时被称为藻浆,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九十。
然后,藻浆会通过打捞平台的泵站,被泵抽到地下处理池。
在藻水分离港处理池里记者看到,池底非常深,里面的蓝藻“神奇”地一块块聚集在一起,悬浮于水中,“这叫做凝絮沉降”。
接着,通过物理学原理中的气泡法将藻水中蓝藻的结构“破坏”,再经过类似离心机的装置对藻水进行“大瘦身”,将藻泥分离出来。
最终,用车辆将藻泥运送至指定地方进行处理,分离出来的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以拿来做景观水用,也可直接注入水体补水。
该技术优点很明显——能快速分离藻类,但其自身劣势同样明显:
1.藻水分离站投资巨大,初步投资超过亿元;
2.处理能力有限,国内某湖泊最大的藻水分离站日处理能力2000吨,对于大型水域来说显得不值一提;
3.分离出的藻类如不妥善处理,或将成为地面的污染元凶;
4.治标不治本,藻水分离并未将水中的污染元素取出水体,蓝藻生长环境依旧存在,蓝藻生长趋势未能改变,分离多少长多少。